- 俄罗斯在战场上都使用哪些先进装备,取得什么样的作战效果
- 俄罗斯到底还有多少枚导弹库存
- 二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什么时候装备加兰德的
- 打仗时,枪里面弹出的弹壳有用吗
- 张作霖为何能在东北搞出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俄罗斯在战场上都使用哪些先进装备,取得什么样的作战效果
自2015年介入以来,俄罗斯已经在测试了600多种新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俄罗斯表示,客户已经开始排队寻找在[战斗]中证明自己的武器。俄罗斯少将弗拉基米尔沙马诺夫宣称:“今天他们从多个方向来到我们这里购买我们的武器,包括那些不是我们盟友的国家,这不是偶然。今天,我们的军事工业使我们的看起来可以引以为豪。”伦敦查塔姆之家智库俄罗斯和欧亚计划研究员马修·布勒格表示,莫斯科的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战役是一场‘军事事务革命’,这是一个美国术语,主要源自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的经历。俄罗斯将视为学习如何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尖端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的试验场。据报道,正在测试的俄罗斯硬件包括先进飞机、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此外还有军械库、战场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等。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苏霍伊苏-34和苏-35战斗机被引进,据报道,其中12架战斗机不久后就被出售给阿尔及利亚。印尼、印度和尼日利亚等其他国家也表示了对这架飞机的兴趣,因为它经过了战斗测试,可以对它的性能进行切实的评估。总的来说,从埃及到卡塔尔到巴林、摩洛哥和突尼斯,中东和北非国家都在排队购买俄罗斯制造的装备;这是因为莫斯科在美国统治多年后,通过投射军事力量,恢复了其地区影响力。去年3月,俄罗斯最高国防官员谢尔盖·绍伊古对议会说,到目前为止,90%的武器测试都达到了克里姆林宫的预期。几个月后,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舒加耶夫透露,外国订购俄罗斯武器的金额接近5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他声称,莫斯科准备收购全球军机市场约30%的份额,超过美国的份额。布勒格对媒体连线解释说:“俄罗斯提出了‘战斗证明标签’,官员和企业利用这个标签来提高军售。”很难量化这将在多大程度上加速商业前景,但它确实与国有企业俄罗斯石油出口公司的一项非常激进的政策齐头并进。(其他私营企业也在)真正接触外国买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不错的回报。
俄罗斯到底还有多少枚导弹库存
地球人应该都知道:由于乌克兰人破坏了克里米亚上面的刻赤大桥,所以俄军开启了自己的报复行动——用导弹攻击乌克兰国内的目标,例如:基辅和一些城市就被打击了等等。可是俄罗斯用导弹攻击乌克兰单单几天以后,目前好像已经宣布:不再继续用这种攻击了。那么这到底是俄军换了打法、为了表示善意、还是导弹库存不够用呢?我和吃瓜群众们一起来研究和分析一下。首先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为俄罗斯这波的导弹打击乌克兰暗暗地鼓掌一下的。很多人看到这里应该会猛烈地批斗我一番了,不过大家不要激动,听我说说鼓掌的理由。大家应该都知道。俄罗斯在开战没多久就为乌克兰方面划过一个红线的。这个红线的大概意思就是:只要乌克兰方面敢于攻击克里米亚上面的刻赤大桥的话,俄罗斯就要发起对乌方面的“审判”行动。不过现在看来的话,大家完全可以松一口气了,俄罗斯所谓的“审判”应该不是核战,应该是用常规导弹攻击乌克兰的一些目标而已。这样看来,按照某些人的讲法:俄罗斯又一次表达出了“善意”——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俄罗斯鼓掌一下吗?当然应该了。那么为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射了几轮或者打了几天的导弹战之后突然不打了呢?到底是不是俄罗斯的导弹库存不足了呢?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战略考虑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两个问题:一是,开战以来,俄军到底打了多少枚导弹呢?二是,俄军的导弹库存大概还有多少呢?据不完全统计:在开战后第一天,俄罗斯就打出了近200枚巡航导弹与战术导弹。在随后一个月中,俄军在乌克兰又发射了1500枚战术导弹。而在开战后第四个月,乌克兰方面公布的统计数据就达到了2500枚。最近在10月10日以后的报复性打击中,俄军的战术导弹发射量再次达到了很大的规模,应该又发射了大约100枚左右的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我们综合一下数据可以看出来:俄军在开战以来一共最少发生了2600枚的各种战术导弹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在过去31年里,美国在对外的17场“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中,先后发射的巡航导弹数量大约为2400枚。当然了,这仅仅是巡航导弹的数量并不包括其他的战术导弹。可是即使把美国人发射的导弹数量翻上一倍的话,总数量也不过才4800枚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俄军在这次持续近8个月的中,使用的导弹数量已经属于是规模巨大甚至是非常空前的了。目前俄军使用的主要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型号为: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3M14“口径”巡航导弹,KH-101巡航导弹,还有极少量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按照在战前美国人对俄军战术导弹的库存预测来看的话,俄军的战术导弹总库存不会超过4000枚,这应该还有故意夸大的成分。毕竟美国人比较擅长搞所谓的“军事威胁论”,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家军火商的业务。如果按照俄军在战前4000枚战术导弹的库层来算的话,现在俄军60%以上的战术导弹已经都打完了。即使在这开战的八个月中俄罗斯人加班加点地制造出来了一些,恐怕家里的导弹库层也只剩下一半左右了。大致分析完了俄军的导弹库存以后,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下:俄军的导弹还够用不够用呢?首先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个我个人的观点:单纯的算俄军剩下的导弹数量够用不够用,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军事专家预测了一下:如果按照纯导弹打法来彻底瘫痪乌克兰所有战略设施、军事工厂以及军事能力的话,大约需要4万枚以上的战术导弹才行。这是个啥意思呢?这就是说,如果不派战机进行打击、不采取其他打击手段的话。按照俄罗斯现在纯粹地用导弹打击法,起码要4万枚的导弹才能搞定乌克兰的军事设施、战略设施。这个数字还不算上被拦截的、没有击中目标的、导弹射出去没有爆炸的数量。如果算上这些数量的话,估计没有6万枚以上的战术导弹都搞不定乌克兰方面。很多人会说:俄罗斯抓紧生产、扩大生产,4万枚导弹也不是生产不出来。不好意思,即使能生产出来也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钱从哪里来呢?军费够不够呢?总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拿去生产导弹吧!按照披露的数据来看的话,一枚3M14“口径”巡航导弹单价在100万美元、一枚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单价在200万美元,“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单价达到了1000万美元等等。这对于每年总军费开支只有650亿美元的俄罗斯来说,显然是没有实力生产4万枚导弹的。另外很多人陷入到了一个误区之中,我就问大家一句:现代战争有没有完全靠导弹攻击打法就能取胜的呢?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用核导弹采取毁灭性的打法才行。美国人估计是在历次战争中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数量最多的国家了,例如:1998年12月16-19日为期四天的“沙漠之狐”作战,美军共发射了90枚空射巡航导弹和325枚海基巡航导弹等等。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即使是在实现纯空袭取胜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人也不是完全靠导弹取得胜利的。美国人的打法是:用导弹先打掉对方的战略设施、通讯设施以及重要的军事设施,然后还是要在完全掌握制空权以后——利用战机进行持续的常规轰炸才行。在现代战争中导弹扮演的是:“敲门”或者“砸锁”的角色,却并不适合承担持续的战略打击任务。我们目前没有看到任何一场现代战争是纯粹用远程导弹打击来取得最终的胜利的。这样一来的话,我个人认为:单纯地讨论俄军的导弹够不够用、生产和补充能力如何,其实意义并不大。何况乌克兰背后还有强大的支持者、未来恐怕还有更加先进的防空系统的加持等等。这一次,俄军用导弹攻击乌克兰说白了只是对:乌克兰方面破坏刻赤大桥的报复行为而已、只是一种回应罢了。这种导弹打击必然不会持续太久的,主要是:单纯的导弹打击决定不了战争的走向、而且成本也太高了。最后我想说,俄罗斯要想取得这场的胜利,还要靠两样东西:一是彻底地掌握制空权,然后用战机进行持续的常规轰炸才行;二是,要在地面战场上成建制的歼灭乌军才行。不过从眼下情况来看的话,做到这两点对俄军来说难度都非常之大。顺便再重复一下:俄军既然这一次选择用常规导弹来报复乌军破坏刻赤大桥的行为,那么这就意味着——俄罗斯还是没有进行核战争的打算的,说好的“审判”也并没有到来。
二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什么时候装备加兰德的
其实在1941年2月,海军陆战队就已经将M1加兰德列为制式步枪之一,只是陆战队在30年代时期测试过那批枪口集气式的渣·加兰德,因此对加兰德的可靠性还是心存疑虑,外加四等人换装速度一般都比较慢...所以导致太平洋战争前期海军陆战队绝大多数拿的都还是M1903,但不能说没装备加兰德。上边这张照片是1941年11月海军陆战队新兵排的照片(我框出了陆战队和日期),这里边士兵加兰德和M1903是混编的。我估计这个图不够清楚,我放点细节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打响,但这会儿驻在本土之外的陆战队还是没有加兰德,毕竟陆战队这时候也只是将加兰德列为制式步枪之一,并没说要替换M1903。直到1942年6月,陆战队总部发了同志,要求全面换装M1加兰德以取代M1903但这会...大部分陆战队已经在海上了,所以在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海战中,陆战队大多都是拿M1903,但也有小部分从本土后拨过来的部队已经装备了M1加兰德。下边这张照片就是登陆瓜岛时,已经换装了新式M1头盔和M1加兰德的马润们。到1942年底,马润的加兰德装备数量已经到6万2千支,当时的计划是,到1943年10月,加兰德数量将达到35万支,而斯普林菲尔德M1903届时将完全被取代。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海军陆战队在1943年平均每个月都接收两万多支加兰德。等到1943年11月的拉塔瓦战役,M1903只剩下了当狙用的M1903A4,其余吃瓜陆战队员全部都是加兰德或者M1卡宾、约翰逊半自动,勃朗宁自动步枪等。
打仗时,枪里面弹出的弹壳有用吗
对于战场上的弹壳的回收是特殊年代的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抗战时期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而且由于战争的爆发并没有过多的资源可以用来制造枪弹,利用战场上回收的弹壳可以生产复装弹,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但是复装弹也有问题,这是在于经过发射之后的机械尺寸已经有变化,而且强度也有影响,弹壳并不能一直重复使用。如今在战场上的弹壳是没有人会捡的,这是由于现代的枪弹制造技术非常高,早就实现了自动化,枪弹的制造速度非常快,与其浪费人力去捡弹壳还不如多配备生产线,这样可以更快的提供。而且复装弹影响枪械的使用精度,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根本不会考虑这个弹壳的重新利用问题。如果说作为废旧金属,这些弹壳是有利用价值的,但是不会在战场上直接回收,士兵的体力可以用来携带更多的,如果为了这些弹壳浪费体力是不划算的。之前进行的轻武器小口径化就是为了让士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如果打仗还要捡弹壳就本末倒置了。我国由于缺乏铜矿,在枪弹上早就使用钢材来进行代替,这样其价值就更低了。而西方国家使用的弹壳还是使用铜材制造,相对价值会高一点。在战争结束之后可以对战场进行处理,一些废旧金属可以进行回收,但是在作战进行的时候是没有人会顾及弹壳的回收工作的。当然如果小规模的特种作战就不一样了,为了不留痕迹是要回收弹壳的。
张作霖为何能在东北搞出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这四大兵工厂,分别是东北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在抗战爆发之前,这几个厂的规模都很大,东北兵工厂工人最多达到2.5万,太原兵工厂工人最多1.5万,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工人都在数千之数。东北兵工厂大门可见,东北兵工厂的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几个小兄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兵工厂。东北兵工厂不同时期采用的厂徽标志然而,这个兵工老大,遭遇却也是最坎坷的。因为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战火所至,其余几家兵工厂都进行了搬迁,哪怕机器,人员损失损失再大,却总能绝处逢生,另起炉灶,重续香火。比如太原兵工厂,虽然大部分机器丢了,但是也抢运出少部分机器,可以继续生产军火打日寇,还有一小部分工人,加入了八路军的军工队伍,为我军的兵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汉阳和巩县兵工厂内迁建厂,合二为一,成为大后方军工的重要厂家。而东北三省,在之后,就全盘落在了日本手里,更不用说东北兵工厂了,所有的机器,所有的工人,所有的库存军火,都军所拥有,然后日军又用这里生产的军火,去进行更大的侵略战争。。。真是可恶!看一下当年日军占领东北兵工厂的缴获,你就知道当年日军强取的这个大礼包有多大了:步枪15万支;子弹300万发;迫击炮600门;迫击炮弹40万发;山炮,野炮,重炮 250门;上述炮的炮弹 10万余发;火药成品 40万磅,约等于19万公斤;除此之外,当时的东北兵工厂,更是拥有制造105毫米,150毫米重炮的能力,拥有自己制造优质枪管钢的能力。也就是说,依靠东北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东北兵工厂完全可以做到这边铁矿石进厂,那边枪炮出厂。所以,日本拿到这份大礼包,简直是心花怒放啊,又进行了一番扩充,到了1937年,达到了3万工人的规模!就这样,在日军的掠夺统治之下,东北兵工厂成为日军重要的武器生产厂。由于规模太大,名声在外,所以,为了削减日军战争实力,1944年的时候,美军出动轰炸机群,对东北兵工厂进行了两次轰炸,东北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受到重创。日本人于是想把东北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疏散,从大工厂变成许多小工厂,然而还没来得及实施,苏联红军打过来了!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打跑了关东军!可是,苏联撤退的时候,又把东北兵工厂的许多好机器拆走打包,还有许多生产原料,运回苏联了,说要补偿他们的损失。这就是东北兵工厂的遭遇,本抢占了一回,被美国轰炸了一回,被苏联掠夺了一回,真是多灾多难,窝囊到家了!那么,张作霖当年是怎样建立起这个号称东亚最大的兵工厂的呢?这个,就要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说起。年间,军阀林立,大军阀小军阀和诗人一样多。此话怎讲?各领风骚三五年嘛!当年的大小军阀,军费来源主要是各种租税,只要有地盘,土地可以收田租,道路可以收商税。支出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养兵发军饷,第二就是买军火。长期买军火,军阀们就算有矿也觉得贵。于是,纷纷开建兵工厂,来造枪造炮造子弹。因为只要造出军火,不但自己能用,还能卖给别人赚取利润,何乐而不为?当年社会环境如此。乱世之中,只要家里有点钱的地主们,都会想方设法买些枪弹,用来看家护院。所以,只要造出军火,价格合适,销路那是刚需。所以,张作霖搞兵工厂,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住东北这摊家业。你算算,东北军几十万人,就算每个士兵每年实弹训练打10发子弹,那加起来也是个很大的数字。更何况还要准备军阀混战抢地盘呢,那需求,几仓库都不够!张作霖在1919年的时候,正式将东三省纳入囊中,就从这年开始,张作霖想着自己办军火。于是,他利用清朝留下的工业设施,奉天造币厂的基础,在附近另外划出1800亩地,用来建设兵工厂,旁边划出800亩地,成立工程处,开始建造火药厂,枪厂,枪弹厂。刚开始,不得其门,工程进展很慢。这年秋天,张作霖任命原军械厂厂长陶治平为兵工厂总办,此人是个工程人才,建厂房,买设备,一口气把枪厂,枪弹厂,炮厂三个厂都搞起来了。当时这几个厂聘请丹麦公司承建,洋人还派出技师在厂,负责安装设备,建厂经费都来自于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经费很充裕。就在兵工厂刚刚起步的时候,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的奉系被直系击败,败回东三省老家。年轻的张学良此时已经是奉系的旅长,对于现代武器的重要性,已经深有体会。于是他对父亲张作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大力发展现代兵工制造能力,造出先进装备。张作霖深以为然,自此之后,对于兵工厂的财力支持更是毫不吝惜。他斥巨资引进外国专家,来源有俄,日,奥,德,瑞典等等,尽皆重用!不但如此,对于中方人员,张作霖也是出手就是壕!有一次,忽然有人通知厂和枪弹厂负责人叶禾和吴伯琴去见大帅张作霖,二人心里不安,心想莫非是大帅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谁知见到张作霖之后,张作霖一番言语抚慰,勉励二人好好干,临走各送了一张五万元支票!张作霖如此慷慨,下面的人自然努力,兵工厂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1923年的时候,韩麟春担任总办,为时一年,其后杨宇霆继之。韩麟春杨宇霆此人搞工业很有一手。他看到兵工厂里洋人很多,华人很少,于是定下章程,培养华人人才。他设立了兵工小学和兵工学校,规定学员分为初中,高中,专门三部,初中毕业,进厂担任三等技手,服务三年;高中毕业,进厂为练习生,可升一等技手;专门部毕业等于大学毕业,可以担任一等技手或者技士。如此施行数年,兵工厂聘用的外国技师就逐年减少,而华人技师就逐渐增加了。等于给厂子建立了人才造血机能,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专门人才。在杨宇霆手里,兵工厂取得了极大发展,增建了枪厂和轻机枪厂,已经拥有8000多部机器,规模已经跃升为全国第一兵工厂。此时,兵工厂厂区长达2.5公里,宽达1公里,已经拥有生产150毫米口径重炮的能力。杨宇霆仅仅1926年,兵工厂就可以月产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杨宇霆足智多谋,号称小诸葛,只是过于自大,在张作霖皇姑屯身死之后,企图夺权,被张学良解决掉了。杨宇霆之后,张学良又委派臧式毅管兵工厂,直到事件发生。以上就是张作霖一手创办东北兵工厂的过程。好了,就写到这里吧。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